40大城市2022年人均收入:京沪逼近8万大关,长沙领跑中西部

来源:中国物联网   2023-06-11 17:32:45

收入高的城市,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哪些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高呢?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40个重点城市(包括24个GDP万亿级城市以及其他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部分经济大市,个别重点城市数据尚未公布,在此未纳入统计)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后统计发现,目前,共有7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长沙在中西部城市中领跑。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广州、武汉、乌鲁木齐和兰州公布的数据只有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没有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第一财经根据当地的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推算出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该数据与最终的实际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40个城市中,有13城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6万元大关,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目前尚无一个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


(资料图)

这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无锡。其中,四大一线城市加上苏杭共6个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7万元。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距离8万元大关近在咫尺。2022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15元。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去年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超过了8.4万元,在各大城市中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京沪两地作为强一线城市,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十分发达。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收入最高的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22.04万元,紧随其后的是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7.43万元和16.35万元。京沪是这些高收入行业、岗位十分集中的城市。此外,京沪的总部经济都十分突出,比如北京坐拥大批央企总部和民企巨头的总部,上海则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江浙、安徽、福建等地大量民企巨头总部迁入。

上海和北京之外,华南的两座一线城市深圳、广州以及长三角苏杭两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超过了6万大关。这其中,位居第五的苏州有“最牛地级市”之称,其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19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37元,在普通地级市中均位列第一。2022年,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5家;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41家,其中科创板48家,居全国第三。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苏州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地级市前列,吸引了不少高校院所落户,加快科创补短板。同时,苏州的制造业十分发达,包括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十分突出,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研发投入的规模非常大。

从区域分布来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城市中,长三角占了6个之多。此外,包括温州、常州等其他长三角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都比较高。

在东部沿海之外,中部的长沙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8850元,在中西部各大城市中领跑。作为中部人口大省湖南的省会,去年长沙的以18.13万的人口增量拿下全国第一。

从产业来看,长沙的装备制造、文化、医药等十分突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装备制造明星企业,被誉为“世界机械工程之都”。在文化产业方面,长沙以网红城市出圈,文化娱乐产业十分繁荣。

中西部地区中,武汉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第二。作为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汉的高教实力位居全国前五。近年来,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去年武汉新增324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4万家,总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武汉东湖高新并集聚了几十家上市公司,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总体来说,一个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主要跟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有关。此外,这个城市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化率也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影响。尤其是,部分城市下辖的县域较多,农村人口较多,基于城乡的收入差距,整个市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水平也会低一些。

比如,温州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3326元,高于厦门、佛山、东莞这些城市。但由于温州下辖县域较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7%,与厦门、佛山、东莞均有较大差距,因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要低于厦门、佛山和东莞。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