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遵义市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汇川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奋力推进汇川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会上获悉,近年来,汇川区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着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工业方面,汇川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六个大提升”。
(资料图片)
“六个大提升”指的是工业规模总量实现大提升、工业集群化水平实现大提升、工业集约化水平实现大提升、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提升、大数据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大提升、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
珍酒石子铺老厂区
——工业规模总量实现大提升。汇川区区自“三线建设”时期承接〇六一、〇一一、长征电器基地等一大批工业企业以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2022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10亿元,同比增长9.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同比增长12.9%,相比于“十三五”期末规模工业产值增长8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52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5%。2023年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速持平。
——工业集群化水平实现大提升。汇川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培育以先进装备制造为首位产业,优质烟酒、生态特色食品和信息能源为潜力产业的“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2022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98.9亿元,完成增加值17.82亿元;优质烟酒产业完成产值157.52亿元,完成增加值137.35亿元。特别是珍酒、董酒分别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2.35亿元、20.95亿元,分别实现税收16.16亿元、4.5亿元,珍酒李渡今年4月在港交所上市;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4.7亿元,完成增加值0.61亿元;信息能源产业完成产值148.6亿元,完成增加值34.06亿元。
——工业集约化水平实现大提升。汇川区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短板,探索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促进开发区一门心思抓招商,一心一意抓项目,全力以赴抓经济。将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自南向北规划建设外高桥工业园、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田沟绿色食品产业园、高坪工业园、临港遵义科技城,形成“一区五园”发展格局,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25万平方米,推动天义电器、新力科技等17户企业退城进园入驻园区,园区入驻利用率达75%,开发区亩均工业产值达427万元,开发区产出强度位于全省领先地位。
——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提升。汇川区始终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着力实施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现已建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8个,省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8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6家,近3年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74个,争取资金2.3亿元。科技创新建设多项数据位居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地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科技创新动力。
——大数据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大提升。汇川区深入实施“大数据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依托“工业云”带动企业运用大数据手段转型升级。中航电梯自主研发智能电梯和电梯物联网,成为“贵州工业云大数据”首批试点企业;航天群建精密机械公司运用大数据研发生产智慧灌溉系统,航天天马、泰永长征、长征科技、海尔电器等企业均在“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汇川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关键一招,建立了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产经营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具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职权的部门和单位入驻政务大厅,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区级领导与企业建立挂帮联系制度,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网格化服务机制,推行保姆式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项目落地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是重商、尊商、亲商、爱商、扶商的高地,更是投资者投资的高地。
下一步,汇川区将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四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以“1+3”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抓手,以园区项目建设为主平台,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着力打造具有汇川特色、体现汇川优势、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全力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世容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徐春燕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