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浦东人“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已全面恢复开放。美好空间也要有更多“美好”内容, 3月16日下午,2023长三角(浦东)文采会在浦东群艺馆举行,携手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颁奖典礼一同回归线下,为市民的美好生活加点“料”。
时隔2年
线上线下同步回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三角(浦东)文采会创办于2017年,是浦东新区在全国首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平台。为了让市民享受到心仪的文化资源,也让文化公司、专业院团找到合适的受众市场,文采会应运而生。它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拉郎配”的配送形式,通过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引导供需双方共同扩展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内涵。
长三角(浦东)文采会开风气之先、首创政府搭台、供方展示、需方体验、现场签约、长效落地的文采会模式,一举破解传统公共文化相对粗放、计划式的供给瓶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精准有效的供给机制。过去六届文采会中,展商规模、影响范围和内容能级不断提升,国家级院团精品剧目轮番上演,累计2214家展商进行现场和线上参展,服务近260万人次。浦东模式的文采会,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肯定,并已复制推行到全国各地。
时隔2年后,长三角(浦东)文采会再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共征集到了600多家机构的2000多个产品,线下分为长三角机构展区、市级院团展区、旅游文化展区、运营装备展区、区级及民营文化机构展区。
线下展位优选了50家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文化机构和文艺专业院团前来参展,既有上海沪剧院、越剧院等省市级专业院团,也有宁波演艺集团、苏州滑稽剧团等地市级文化名团。为方便各街镇“打样”,点选采购更多文化产品,文采会还在浦东群艺馆内外设置了3个舞台,既有参展院团的剧目展示推荐,也有浦东优秀群文团队的精彩演绎,倡导“群众演给群众看”,推动产品供给与群众自创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3月起,这些名团精品剧目的完整版本,已让一部分市民先睹为快。作为乙类乙管后,往届文采会产品采购成果的全面落地,长三角地区精品剧目展演季的第一期活动将持续两个月。宁波演艺集团、苏州滑稽剧团、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等苏、浙、皖的6家院团,将在浦东各街镇带来40余场演出,涵盖滑稽戏、黄梅戏、儿童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为浦东人民带来春天里的文化盛宴。
助力“社会大美育”
创新理念打响浦东文化品牌
今年,“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喜玛拉雅美术馆等社会机构参展,推动把美术馆、博物馆的公教活动送到社区家门口。浦东将持续推动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
展会上,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也带来了上海绒绣等83项非遗开发出的文创衍生品,并推荐融入浦东非遗特色的自编、自导、自演大型原创实景演出《印象浦东》,未来将把这台节目通过总分馆的形式配送下去,让更多的分馆一起加入,因地制宜做成不同的版本。发掘上海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精髓,用创新的理念打响浦东文化品牌,给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正是浦东群文人创新求变的一种探索。
而在运营装备展区,还展现了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群艺馆)的智慧场馆建设。依托中国电信的技术支持,浦东现已实现了总分馆互通共享,链接39个街镇文化活动中心及分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的集成、发布,形成信息互享。通过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浦东传统文化展示、非遗展示、电影配送、AR导览、人流监控、影响力分析等功能,未来还将搭建艺术家展示交易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
助推长三角地区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长三角(浦东)文采会并不是一个时间、空间有限的展会,也将对浦东公共文化建设产生长期影响。在线下开展的同时,云平台也在“浦东文化”微信公众号上线,将600多家机构的2000多个产品一网打尽,实现文采会的“永不落幕”。云平台既让供需双方随时随时洽谈合作,也提前“剧透”了近期市民“家门口”的文化空间里,还将有哪些美味佳肴。今天(3月17日),关注“浦东文化”微信公众号,即可参与浏览文采会的一系列线上直播、评论等活动。
通过七届文采会的连续举办,浦东秉承“政府搭台、供需对接、社会参与”原则,推动“政府端菜+群众点菜”向“政府端菜+群众点菜+群众做菜”的转型,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结合、供给与自创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的新业态,有效增强基层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精神塑造助力前行,为长三角地区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