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是一张1996年10月在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工地抓拍的照片。当时正值三航六公司文明工地质量管理现场会召开,来自各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齐聚现场。在看到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外表光洁的预制构件,整洁干净的办公场所与职工宿舍后,每个人都由衷地赞叹这里的质量管理和文明工地建设名不虚传。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勾起了工地岁月的回忆,当年的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
1995年9月28日,中交三航局六公司与汕头市建港指挥部签订了汕头珠池港区7号-8号国际集装箱码头施工合同。这是汕头市“九五”期间十大重点工程的头号工程,也是我们三航局的重点工程和公司坚守南方片区的重要工程。
工程所处位置岸线复杂,船机多、干扰大,这在当时的施工技术与设备条件下难度极大。为此,公司调拨了第四施工处与原汕头工区合并,并以四处为主承担施工任务,要求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9月底接到任务,四处领导立即回到厦门基地,一面组织安排施工人员进场,一面组织整体搬迁。国庆节过后,首批职工就奔赴施工现场。10月12日,工地举行了开工仪式。10月20日,当汽车满载着最后一批职工及材料、办公设施、生活用品到达汕头工地,标志着四处整建制搬迁完毕。
四处的组成人员不光有年轻人,还有许多成家且孩子年龄尚小的女职工,也有上了年纪的老职工,男女老少一百多号人。仅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他们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各自的困难,离开厦门,奔赴270公里外的汕头,在工地空旷的无人区搭起简易房,安营扎寨,办公、生活。
与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形成反差的是满腔的工作热忱。他们开展劳动竞赛,人盯人地落实节点计划;开展水陆共建,提高船机使用效率;开展青年“五小”攻关,从改进构件模板、调整配合比,加强振捣养护等各方面协调施工,创出高质量的构件。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迎难而上,打了一场紧张而艰辛的硬仗。两年后,号称“外观漂亮内脏健康”的码头提前23天交工验收。汕头市副市长在验收现场称六公司四处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能啃硬骨头”的队伍。这样的管理、这样的工作氛围,使得当年的年轻人们经历了几个工地的历练后,都已成长为了公司的骨干力量。
回望公司走过的历程,每个工程无一例外,都是建设者们用心血、汗水、智慧战胜施工难题,在抗严寒、斗酷暑、战台风、抗巨浪中创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平凡业绩。我在曾经的采访工作中,常常被他们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为他们的巧妙构思所折服。
正是这种“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带一支队伍”的宝贵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三航人,从一支小小的筑路队伍成长壮大为现代化多领域的建筑企业。(图文:吴维燕)